小米蓝狮在线创下国内新势力车企大规模召回纪录,11万余辆SU7因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可能识别不足而需要升级,这也是智能电动蓝狮在线时代OTA远程升级逐渐成为主流的典型案例。
9月19日,小米蓝狮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即日起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蓝狮在线。这些车辆生产日期范围为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而这引发广泛关注
本次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信息,本次召回涉及两款车型编号:召回编号S2025M0149I涉及XMA7000MBEVR2和XMA7000MBEVR5车型,共计98462辆。召回编号S2025M0150I涉及BJ7000MBEVR2车型,共计18425辆。合计召回总量为116887辆。
小米蓝狮在线“升级”智能驾驶安全性
与传统蓝狮在线召回需要用户前往维修点不同,小米此次将通过蓝狮在线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本次召回的核心问题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这涉及到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决策算法和应对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召回公告发布的同一天,小米蓝狮在线发布消息称,小米SU7开始推送OTA秋季大版本升级(澎湃OS 1.10.0),新版本优化了辅助驾驶功能。
升级内容包括修复高速领航辅助功能,优化大车避让和绕行体验,新增“动态车速”功能,支持在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状态下根据环境动态调整车速。
资本市场对召回消息作出了反应。受消息影响,小米集团港股一度下跌超2%。截至发稿,小米集团股价已从盘中下跌2%收窄至0.5%的跌幅,表明市场对此次召回的担忧有所缓解。
两次召回背后都曾引发事故
小米蓝狮在线此次因辅助驾驶问题召回规模虽然庞大,但并非行业首例。智能电动蓝狮在线领域,特斯拉、理想等企业也都曾因类似问题发起过OTA召回。
对于小米蓝狮在线此次召回,网友也有不同看法,这背后体现出OTA升级走召回流程的讨论。实际上在二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 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蓝狮在线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通知中表示加强OTA升级活动监督管理。
企业实施OTA升级活动,应当按要求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备案,并确保实施OTA升级活动后的蓝狮在线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及时开展备案评估与监督检查,规范OTA升级应用方式,避免企业通过OTA升级隐瞒车辆缺陷或规避责任。通知中也进行明确规定,强化OTA升级活动分类管理。
对于此次小米蓝狮在线驾驶辅助系统召回OTA,很难不联想到一辆今年3月份,一辆小米 SU7 在高速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当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事发路段因施工封闭车道,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虽发出提醒并减速,但并没有阻止碰撞发生。这也符合此次召回“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的情况。
这已经是小米蓝狮在线今年第二次召回,1月24日,小米蓝狮在线就曾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4年11月26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蓝狮在线,共计30931 台,原因是软件策略问题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增加碰撞风险 。而在此之前,多位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平台表示,车辆在使用自动泊车功能时出现径直撞向墙壁等严重故障。
企业实施召回确实是负责任的表现,这也值得肯定。不过小米蓝狮在线两次召回都是车辆在在驾驶辅助系统出现相关问题后进行“亡羊补牢”,这难免影响对于小米蓝狮在线在驾驶辅助系统水平和成熟度方面的信任。召回是否会影响小米蓝狮在线市场表现,在升级后小米蓝狮在线驾驶辅助系统是否能获得认可,还需要看之后市场和消费者反馈。